实验目的:
1、演示水流紊动发展过程,加深水流运动结构的认识。
2、加深对水流运动结构的认识,演示层流、波动形成与发展、波动转变为旋涡紊动的全过程,实验分析紊动机理。
主要配置:
水泵、供水箱、T4光源、彩色溶液容器、恒压水箱、输液管、调节阀、取水管、混合器、剪切流道显示面、排气阀、调节阀、分流管、回水水箱、不锈钢支架
技术参数:
1、运行环境:温度0-40℃,相对湿度:≤90%RH,电源:220V/50Hz。可连续操作。
2、该装置是一套台式小型化紊动机理实验仪器。采用低噪声无锈蚀环保型小水泵实现自循环。
3、该装置能对异重流上下层流体进行染色区分,混合后又能中和消色,显示紊动涡的彩色形态。
4、流量:供水**流量Qmax=300 ml/s 实验管道流量 Qp=0-200 ml/s。
5、静音环保型水泵:扬程:10m,流量:12L/min,功率:90W。
6、蓄水箱,500×400×400mm,材质PVC板。
7、回水水箱:容积10L,透明有机玻璃制作,带计量刻度。
8、实验所用的流体--水为全循环设计,充分节约水资源。
9、框架及台面均为304不锈钢材质,结构紧凑,外形美观,操作方便。
10、外形尺寸:1500×500×1600mm(长×宽×高),框架为可移动式设计,带脚轮及禁锢脚。

水流紊动原理实验装置,氯消毒原理实训台
一、实验目的:
经过混凝、沉淀或澄清、过滤等水质净化过程,水中大部分悬浮物质已被去除,但是还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,包括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仍在水中,常采用消毒方法来杀死这些致病微生物。
水的消毒方法有很多,目前采用较多的是氯消毒法。本实验针对水中有细菌、氨氮存在的水源,采用氯消毒的方法。
通过实验希望达到下述目的:
1、 了解氯消毒的基本原理;
2、 掌握加氯量、需氯量的计算方法;
3、 掌握氯氨消毒的基本方法。
二、实验原理:
氯气和漂白粉加入水中后发生如下反应:
Cl2+H2O ⇌ HOCl+HCl (16-1)
2CaOCl2-2H2O ⇌ 2HOCl+Ca(OH)2+CaCl2 (16-2)
起消毒作用的主要是HOCl。
如果水中没有细菌、氨、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时,则投加在水中的氯全部以自由氯形式存在,且余氯量等于加氯量。
由于水中存在有机物及相当数量的氨氮化合物,它们性质很不稳定,常发生化学反应逐渐转变为氨,氨在水中呈游离状态或以氨盐形式存在。
加氯后,氯余氨生成“结合性”氯,同样也起消毒作用。根据水中氨的含量,pH值高低及加氯量多少,加氯量与剩余氯量的关系将出现四个阶段即四个区间